11月26日,在普洛斯标杆园区开放日上,由普洛斯主编,上海市经信委下属上海市智慧园区发展促进会等多家单位参与联合编撰的《2021智慧物流园区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对外发布。
该书结合普洛斯在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等领域多年来累积的实践经验,系统地总结了智慧物流园区的发展演进,明确了智慧物流园区的概念与内涵。白皮书围绕智慧物流园区全生命周期进行系统梳理,前瞻性地提出园区智慧化升级总体解决方案,为行业形成一套完整的物流园区“智慧升级指南”。
普洛斯中国区副董事长陈志表示:
“普洛斯将高标仓标准引入中国,并向全行业开放,为物流仓储市场带来了变革性的发展。秉承不断创新的精神,普洛斯率先投入物流园区智慧化升级的探索中,打造以科技运营为基础的的高标准、智慧化、零碳化物流园区。此次发布的智慧物流园区白皮书,浓缩了普洛斯近年来在智慧园区建设领域的经验优势、前瞻洞见与创新科技,面向行业开放共享,希望启发和带动更多思考和实践,共同推动基础设施智慧化,给供应链产业革新带来新动力。”
抓住数字化转型浪潮
首度定义智慧园区
白皮书提出,“新基建”等利好政策出台、新一代技术革命以及新零售业务模式变革等因素的积极影响下,物流园区智慧化升级已然驶入快车道。经过多年实践,物流园区逐步借助智慧化、数字化手段推动园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然而,在当前智慧物流园区的探索道路上,目前还面临着顶层设计薄弱、投入产出效益不高、数据利用能力欠缺、产业赋能有待加强、运营服务模式亟需配套提升等痛难点。
基于此,行业亟需全面的智慧物流园区标准和实现路径,普洛斯与合作方针对行业痛点,以自身实践出发,以白皮书形式共享实践。白皮书指出,智慧物流园区以物流园区为载体,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智能化应用系统平台为支撑,将人、车、货、物等全面感知、数字连接并深度融合,聚焦科技化运营、品质化服务、数字化物流,重配整合园区资源并达到各方利益化,实现绿色高效、业务增值、链式效益、协同生态,达成可持续发展。
智慧物流园区内涵五大要点
“科技运营、价值升级”是智慧物流园区涵义的要点之一。智慧物流园区要紧紧围绕核心业务,以科技手段提高园区内部物流作业效率和运营管理能力,以平台方式链接优质服务资源并提供物流产业服务,打通物流园区上下游环节,实现物流价值链升级,增加物流园区的产业附加值。
构建运营及生态能力
打造高效绿色新基础设施
白皮书提出将智慧园区建设融入到园区“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营管理”的全周期阶段中,驱动各方生态力量为智慧物流园区建设服务,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助力实现可持续的高标准智慧物流园区。其中,运营能力和生态能力建设是其中两大重要路径。
建设智慧物流园区为关键的是运营。白皮书提出,智慧物流园区应构建起由智能运营中心、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平台、运维平台、人工智能引擎平台五大平台融合的运营能力体系,从而具备科技、数字运营能力,实现降本增效、创造增值效益。目前,智慧物流园区针对园区特点和需求,将方案应用于园区十二大应用场景,包括出入园管理场景、安防管理场景、消防管理场景、能耗管理场景、资产管理场景、智慧路灯场景、场站调度场景、数字月台场景等,覆盖运营管理的全场景,形成一套智慧园区运营示范样本。
数字化供应链全景图
与此同时,如何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合作共赢也是建设智慧物流园区的重要一环。要打造新时代的智慧物流大生态,需围绕“劳动力、科技、运力、货、设备、仓储、资本”等生产要素,以物流园区建设运营方为主体,积极与科技厂商、物流厂商、金融机构、高校协会等探索合作模式,建立生态合作伙伴库,开展行业研究并制定标准,创新园区智慧化应用场景,吸纳优质供应商服务客户,以资本激发产业链活力,实现全要素的可持续运营。
场景与技术结合
展望智慧园区运营新未来
白皮书提出,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将助力园区提质降本增效,总体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效率和综合服务质量,促进园区产业高能级发展,从而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这一价值体现在人员/车辆进出效率提升、月台/场站利用效率提升、运维人力成本降低、事件处理效率提升、仓储降本增效、服务品质提升、数据采集分析效率提升等方方面面。
智慧物流园区建设价值
展望未来,白皮书指出,伴随技术发展与业务需求的不断更新,未来将会有更多场景通过与5G、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结合,推动物流园区朝着多元化、网络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也将有更多新模式诞生。包括基于5G实现的AR增强现实物流应用,助力信息可视化与远程协作;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物流安全维护应用,缓解效率低、丢包爆仓、信息泄露、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等问题;基于AI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自动化物流分拣、自动化物品传输以及自动化出入库等,助力物流仓储未来实现全面的自动化。
除了技术的不断迭代与应用,智慧园区也应当顺应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趋势,通过推进仓库和物流园区的绿色化建设、布局新能源光伏发电设施、采用智能技术分配能源方案、对园区能耗进行精细化管理等举措,服务于双碳目标。